今年大爆發的新冠疫情給全球經濟和貿易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在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的背景下,我國制造業展示出強大能力,但同時我國國際物流運營能力不足的短板也顯露而出,對此我們該如何應對,成為一個必須認真思考的現實問題。
在4月18日的新聞發布會上,我國政府發布扶持國際物流發展的具體措施:
第一,成立物流專班,統籌協調國際物流。交通運輸部會同外交部、工信部、商務部等12個部門成立了國際物流工作專班,全面協調解決國際物流中存在的問題。專班成立以來,研究制定出臺了提高國際貨運能力的政策措施。
第二,采取切實措施,全面提升國際貨運能力。交通運輸部會同相關部門,重點從以下四點發力:一是增加國際航空貨運能力,鼓勵航空公司用客運飛機直飛貨運運輸;二是提高中歐班列運輸保障能力,主要是增加班次密度;三是開辟國際快船運輸,通過減少掛港、提高航速、縮短運輸時間,為解決郵政快件的積壓開辟了新渠道;四是加強運力調配,通過口岸接駁運輸等方式,保障國際道路運輸的正常進行。
我們可以看到,國家管理層足夠重視我國國際物流網絡布局和基礎設施建設相對不足的問題,正在引導企業在這方面大力發展,積極補上短板。但也必須認識到,國際物流網絡布局和樞紐建設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夠完成的事業,需要持續投入和不斷升級優化提升運營水平。
值得欣喜的是,我國物流和相關領域的企業都已行動起來。國內各家快遞企業積極向國際市場拓展,通過自建或與國外企業合作,建立自己在海外的物流運營網絡。國內電商巨頭也通過自身強大的貿易掌控力和資金實力積極布局國際物流。在全球范圍內,阿里旗下的菜鳥通過與32家主要航空公司合作,貨物可以直接運達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并且積極在全球各地推動物流樞紐ehub(數字貿易中心)建設,將阿里智能物流骨干網延展到世界范圍。京東也確定了未來10年的國際化發展方向,以物流打頭陣引領其供應鏈服務全球化,實現48小時中國通達全球。
此外,如今的國際貿易和國際物流業務模式變化明顯,隨著區塊鏈技術發展,智能合約、數字化支付,海量碎片化的交易成為外貿的新常態,新科技對物流運作加持的作用越來越高。針對這一趨勢,國家管理層也明確提出:要推動國際物流體系建設向無紙化、數字化發展;建立航空公司、郵政快遞、貨站等互通共享的物流信息平臺;加強清關、貨代、倉儲等物流服務。推動數字化平臺建設,為國際供應鏈鏈條上的各方提供在線管理工具,通過全面提升內部溝通效率、供應鏈整體協同效率,提升抗疫作戰的核心能力的同時,幫助企業提升客戶滿意度,實現業績的“逆生長”。
天津大件運輸面新冠疫情的突襲,對世界各國、各個產業、各家企業,都是一次嚴峻的考驗,但同時也是一次難得的淬煉機遇。我國在國際物流方面的短板在此次危機中的暴露,會讓我國物流行業從業者警醒,深刻體會發展的迫切需求?!皻⒉凰滥愕?,會讓你更強大!”希望疫情過后,中國會給世界展示更加強大的國際物流能力。
|